在看到Marshall Goldsmith的Up學這本書中,有一個挺有意思的觀點,非常認同。
『半數以上的領導者根本不需要學習做什麼,而是需要學習不要做什麼』
帶教練式引導課程時我常常舉這樣的例子:
Marshall Goldsmith: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,只要不要再做一個混蛋就可以了。
領導者有時候帶團隊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到團隊向心力不足,於是努力的去做一些什麼樣的加強與作為,比如說現在很多組織慢慢在轉變成為教練式領導風格,於是就丟進去教練式領導。這是一種add的概念,加進去的概念。
假設這個團隊是一個盒子,我們放了1,2,3這三個東西進去之後覺得效果不佳,於是我們又找來4,5,6繼續往裡面丟,試圖讓效果提升或是力挽狂瀾,有時候會有短效的成績,然後回到原型,於是我們繼續放7,8,9…然後不斷循環。我們現在來看看這個盒子,可以想像這個盒子裡的東西越來越多,越來越擠。拉回一開始,當我們放了1,2,3進去之後覺得效果不佳甚至呈現反效果之後,假設我們調整作法,我們先不放4,5,6,先把1,2,3拿起來呢?如果1,2,3沒有加分而是負分的時候,先別急著嘗試加分,只要先把負分拿走,就已經有進步了,我們從負很快就會變成0,在數線上,我們已經往正分走了。有時候把反效果的東西拿走或是停止做這些事情,比放入正確能引起正效果的東西進去來得簡單多了。
Marshall Goldsmith:大多數組織的獎勵系統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好事而得到獎賞,極少因為停止做某種不好的事情而得到獎賞。
我們會列待辦事項,極少列『不辦事項』
在Up學中,Marshall Goldsmith分享在他的經驗裡看到人與人之間互動可以留意的幾點:
1.贏太多
2.加值過度
3.打分數
4.惡言批評
5.用「不是」「但是」「然而」開頭說話
6.告訴全世界我多聰明
7.生氣時發言
8.否定,或是「讓我告訴你為何這個行不通」
9.壟斷訊息
10.不能適時稱讚別人
11.搶別人功勞
12.找藉口
13.怪罪過去
14.偏心
15.拒絕說對不起
16.不聽別人說話
17.不表達感謝
18.懲罰傳訊息的人
19.推卸責任
20.過多的我
21.目標成癮
P.S.如果你認出自己有以上的某幾點,不代表你是個惡人。
P.S.如果你認出別人有以上的某幾點,也不代表他是惡人。
P.S.在指認他人之前,鼓勵我們先把精神放在自己身上就好。
P.S.建議要深入去了解作者對這21項的描述與詮釋再來幫助自己覺察自己。
教練反思:
有哪幾點是幫助你覺察的呢?
你能為自己在某幾點上面舉例子嗎?
有哪些是你想調整的?什麼原因讓你選擇調整?
有哪些是你先不調整的?什麼原因讓你選擇先不調整?
你的不做清單上面,第一項會是什麼?
透過回饋、提問、支持、陪伴、不評判,我們可以一塊讓改變發生
— — — 想改變就來找教練